首页
第733章:他的亲人开始消散
返回

第733章:他的亲人开始消散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
biquge678.com,更新快,无弹窗!


    现代,北海研究所。
    这是专门研究红袍军时代边陲开荒历史的科研小组,如今在驻北城旧址内看着刚刚出土的文献。
    “驻北城是四百年前红袍军边陲大开荒时期的主要城市之一,当时包括安南,撒马尔罕,乌思藏,草原等诸地都在开发,而驻北城,便是由四百余年前由红袍军魏昶君胞弟魏昶琅负责带领开发建设。”
    研究小组组长,教授冯陈神情复杂,展开刚出土的《天工院职官录》,泛黄的纸页上赫然记载着那位名叫魏昶琅的官吏的生平。
    “魏昶琅,崇祯年随兄长创建红袍军,入天工院,授匠师衔,崇祯二年制自生火铳,射速倍于西洋火器,崇祯七年创五雷神机,一铳五发,破贼阵如裂帛......”
    组员马硕指着刚出土的《蒙阴驿丞案卷》沉声道。
    “魏昶琅的起点,比我们想象的更艰难。”
    天启六年冬,其父魏忠任驿丞时,因拒绝克扣驿卒口粮,被上官当庭鞭挏,吐血重伤。
    出土的医案记载肺络损,药石罔效,七日而殁。
    更残忍的是,族人险些趁机强占其家宅田产。
    崇祯元年的《灾异录》残页触目惊心。
    “蒙阴稚子弃于道。”
    “流寇张二险陷县衙,焚卷宗掠粮仓。”
    “疫疠横行,户十存三。”
    正是在这人间地狱中,少年魏昶琅做出人生抉择,投身天工院。
    新发现的《红袍军天工院入学录》明确记载。
    “崇祯元年腊月,魏昶琅经考核入火器营,师从刘方,专攻火器科。”
    配套出土的燧发枪图纸上,留有他的朱批注解。
    “击砧簧力不足,改双弧簧片,增硝石配比试射百发皆燃。”
    尤其是五管火铳实物,铳管镌刻铭文。
    “天工院制式丙号,崇祯三年魏氏改良,射速倍于单铳。”
    马硕捧着火铳感叹。
    “在饿殍遍地的年代,他选择用技术支撑,这才是红袍精神的真正底色!”
    研究小组的灯光下,刚刚修复的《天工院舰船录》摊在桌案,墨迹斑驳却清晰可辨。
    “崇祯年,魏昶琅请造蒸汽铁甲舰,计绘图纸三百二十张,试制模型七次,耗铁五万斤......”
    组员马硕指着配套出土的舰用蒸汽机残件感叹。
    “这是世界上首台实用化高压蒸汽机,比西洋早了一百六十年!”
    众人继续看着新的,文献详细记载了研发困境。
    “首次试航时锅炉爆炸,工匠三死五伤。”
    “第二次主轴断裂,魏昶琅亲自带人打捞零件。”
    “第三次密封失效,他连续七日宿在船坞,用麻绳浸油反复测试......”
    最终成功的记录充满激动。
    “崇祯末年,铁甲舰首航,蒸汽驱动,逆风日行百里,炮击精度倍于帆舰!”
    然而《红袍职官志》的记载令组员们沉默。
    “魏昶琅,天工院船舶司主事正六品,岁俸六十两。”
    马硕苦笑。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