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
biquge678.com,更新快,无弹窗!
陈祗转身离开之时,孙登陷入了多重忿怒的迭加状态。
既愤怒于蜀兵的不请自来,也愤怒于诸葛亮的不守诚信,同时愤怒于刘禅的步步侵逼,当然还有使者陈祗的傲慢姿态丶左右将领军士的手足无措,甚至还有对身旁的孟宗丶潘翥二人失神慌乱的愤怒。
总而言之,就是没有愤怒于他自己的无能。
扬州吴郡富春孙氏自孙坚在汉末乱世中起势,经历孙策丶孙权兄弟二人的带领,终于割据称帝,而后又如昙花一现般,短短数年内被魏国屡次击败,而后丧地千里丶伪帝授首丶新帝远窜……
认真来说,孙登也算不得什麽昏庸宵小,只是没有那麽出类拔萃罢了。相反,若是生在太平之世,孙登说不得能在接过皇帝位子后成为一个承平之主,在史书中留下种种美名。孙登的种种特质,在眼下这种大争之世里完全不够用。与其在同一个舞台上竞争的是曹睿和诸葛亮,还有魏丶蜀二国许许多多的菁华英杰之辈。
论才能,孙登可称中庸。
即使如孙权这般审时度势丶长袖善舞之人,尚且需要许许多多个周瑜丶鲁肃丶吕蒙丶陆逊丶朱桓丶全琮丶张昭丶顾雍丶吕范这种豪杰之人辅佐。就凭孙登接手吴国时的一番烂摊子,莫说孙登自己了,就算将周瑜鲁肃这些人都给他从土里召唤出来,都未必能扛更久。
而论品行气度的话……
孙登自从在江陵时丶将希望完全寄托于蜀国救援的一刻,就已经丧失了作为割据势力首领的心气和作为。
天下之事,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不能走当死。
偏偏舍不得一个防备完好的江陵,舍不得蜀军给他带来的一些微弱希望,不选择向南退往荆南与交州,而是向西退往西陵。
诸葛亮迫于大势,无力挽回吴国败亡的结局。吴国终归是要灭的,身为汉臣,诸葛亮尽力从吴国残躯上多为汉室谋些利益,是各为其主丶作为汉臣的本分。
可孙登面对诸葛亮的钝刀子割肉,一次次的心软丶一次次的退步丶一次次的割让,直到今日刘禅亲至,孙登仅有的军事力量也派不上用场了。
除了同意,还能作何?
若是反对,诸葛亮要求统兵之权时为何不反对?诸葛亮在防守西陵丶将吴兵在前线消耗时为何不反对?六万民夫带走的时候为何不反对?
底线就是这麽反覆摩擦推让,而后消失不见的。
就算孟宗丶潘翥等人劝孙登起兵反抗,孙登也没有这等心气了。更别说以孟宗丶潘翥的忠诚,又如何会对主上说出这种言语?
汉末以来,烟消云散的势力不知凡几。
董卓丶袁绍丶袁术丶公孙瓒丶陶谦丶吕布丶马超丶刘表丶刘璋等辈殷鉴在前,孙氏的结局只不过是晚来了三十年罢了,并没有谁比谁更加高贵。
如同大江东流,日升月落,自然而然。
翌日,魏太和九年十一月十六日,吴国皇帝孙登开西陵城门迎蜀军入城。
汉帝刘禅命丞相诸葛亮于西陵城南筑坛设祭,刘禅丶孙登两位皇帝共同登坛祭天丶重约盟好,共同签署将牂牁丶兴古二